2022-06-23 16:49:02
6282影视免费看大片 https://www.6282.xyz
民国时期,社会动荡不安,但由于中西文化的相互冲撞,反而在文化上大家辈出,这里面既包括哲学家、文学家、艺术家,也有诗人、作家。
徐志摩
徐志摩是那一时期的风云人物,一是他以超出常人的才情,在新诗的写作上成就斐然;二是因为他在感情上的纠葛,成为坊间热议的人物,用现在时兴的话说,就是自带流量的“焦点人物”。
徐志摩在林徽因画作上的题字
徐志摩的才情不仅仅体现在他的诗里,就拿他的书法来说,在当时也是不让书坛大家的存在。既然敢下这样的结论,当然得有可靠的证据。现在拍卖会上,民国时期的文人书法很受追捧,徐志摩的作品也常见于拍场。用作品来说话,就可以证明上面结论的不虚。
徐志摩虽然仅仅活了34岁,但他的书法可以明显地分为两个时期:早期以家学渊源为根底,书风具有晚晴馆阁风貌;后期师从郑孝胥,并能形成自己的个性。
徐志摩书法
人生活在社会中,必定是要受时代背景影响的。徐志摩幼年时期,正直晚清民国的转化期,当时书法的主流仍是科考应试的馆阁体。
当时的馆阁体基本以赵子昂、董其昌为基础,书风流美秀丽,但有越来越臃肿、呆板的趋向。
徐志摩的行书对联,就是其早期书风的典型风貌,结构端庄,用笔流畅,转折圆润,整体上有富丽堂皇的贵族气质。但是,正因为写得太正、太流滑,也有用笔单调、结构呆板的弊病。
徐志摩书法
直到后来遇到郑孝胥,徐志摩的书法风格随之一变。郑孝胥名声不好,但他的书法却并没有可以挑剔的地方。他将碑体书法用笔融合到帖学之中,气格高绝、劲力雄伟,为当时书坛独一景观。
徐志摩学郑孝胥书法惟妙惟肖,点画、节奏、用笔、气韵都能得到十之八九。在徐志摩写的行书中堂中,转折处的向右上高耸、用笔的翻转腾挪、字体的修长挺拔,都是郑孝胥书法的典型特征。
徐志摩书法
徐志摩不是书法家,他留下的专门创作的书法作品并不多。反而是那些日常书写的信札、手稿,是他书法的大宗。这些手稿与信札,因为少了创作状态的拘谨,反而写得更加自然流畅,能够代表他真实的书法水准。
徐志摩的日常书写,下笔轻松率意,但又笔笔有法度,这靠的全是书法功夫的扎实。
徐志摩书法手稿
现在我们写字,创作是创作的样子,日常手写却又成了另外一种样子,就是因为功夫不到家,没能将毛笔的性能完全融合到自己的手中。
书法是个吃功夫的艺术门类,只有长久的磨炼,才会写得顺手。这就是为什么古时候随便什么人拿起笔都能写的原因——他们平日里就用毛笔写字,对毛笔的亲近感,是当代人不能比的。
徐志摩书法信札
徐志摩的书法之所以能够写得好,首先就是时代的原因,那一时期的文人,都懂书法,并且能写一手好字;
其次,是他交往的朋友之中,善书法的人很多,除了那些书法大家自不必说,就是像胡适那样的纯文人,书法造诣也是很深的。拥有这样的朋友圈,想不写好字都难。
徐志摩书法
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,就是自身的艺术天赋。徐志摩年少就在文艺上展露出过人的才华,足见其天赋之高。书法虽讲求功力的积淀,但天赋同样重要。有人一生用功不少,但由于禀赋平平,终于泯于众人的,历史上大有人在。
徐志摩学书风格的多边,正是其各个时期审美能力不断变化造成的。这就说明,他对书法的美感,是极其敏锐的。这就是天赋。
徐志摩和陆小曼合作书画